來分享一部應該是第一個出現烏克麗麗的電影-Go For Broke
玩烏克麗麗的朋友應該知道,島袋大神有一首曲子叫做Go for Broke
其實"Go for broke"這標語對日裔美人與烏克麗麗有很重大的意義,烏克麗麗的發源地夏威夷為數眾多的日裔美人曾經備受歧視、而烏克麗麗也長期被埋沒(沈寂超過30年,1970年代烏克麗麗曾經慘到全世界只有KAMAKA一家在生產),被認為是一個玩具樂器不能作認真的演出。眾多日裔美人以Go for broke的精神在戰場上立功,也在烏克麗麗上發揮,讓世人重新發現烏克麗麗的價值。
而說到"Go For Broke"的來由,故事要說回70年前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變以後,日本裔的美國人紛紛被關進集中營,在部隊服役的日裔士兵也遇到不公平的待遇,被猜忌、歧視,被質疑有叛國危險,但是他們後來得到一個機會來證明自己的愛國心,這就是二戰美軍在歐洲戰場的傳奇日裔美軍部隊
U.S.100獨立步兵營&442步兵團
而其中442步兵團的格言就是 "Go for broke! (当たって砕けろ!)他們是至今美國歷史上勳章拿最多的一隻部隊
這是Go for Broke的源頭。
1950年代有一部老電影,名稱就叫Go for Broke!,如今電影公司把完整版放上youtube,大家可以細細品嚐,內容就是說日裔美人的士兵在二戰奮鬥的故事。
雖然沒有字幕,英語不夠好也沒關係,大概可以知道日裔軍人如何努力不懈,扭轉一開始別人對他們的猜忌與輕視,例如說高大的白人軍官一翻就可以翻過高牆,日裔美人身材矮小個人翻不了,就用合作的方式,來度過難關。其中大家會常常看到一個樂器的身影-烏克麗麗!戰爭打到哪裡,那位士兵就帶著他彈到哪裡,實際上這也是第一部有烏克麗麗的電影,當時隨著電影上市,也影響了第一波的烏克麗麗流行風潮(二戰結束的1950年代,從1940年尾到1960年間的十多年,而烏克麗麗的音樂1930年代有先流行過一陣子)
烏克麗麗如何從備受輕視,翻身成真的可以彈的樂器,就好像日裔美人的奮鬥過程一樣,我推薦大家欣賞這一部電影,能更理解島袋大神Go for Broke這首曲子表達的情感,此外日本影星渡邊謙今年演而優導,宣佈要拍電影442團表彰那些日裔美籍士兵的奮鬥,想必故事裡面少不了烏克麗麗的音樂,大家可以好好期待。 :)
4 則留言:
Go for broke是ukulele原點這件事,有文章出處嗎?
我不是說"Go for broke是ukulele的原點"。而是ukulele能變成現在的大眾樂器,後面有非常多日裔美人的奮鬥,是因為他們前仆後繼Go for broke的精神,研究ukulele、改良ukulele、推廣ukulele,ukulele才有今日大眾流行音樂市場上的定位,日裔美人幾乎是ukulele的再造父母,不然ukulele只會是一個普通的地區民俗樂器。
ukulele這樂器第一波流行,在1940年晚期到1960年代,在大眾文化有"Go for Broke"(1951)這電影還有"The Arthur Godfrey Show"這電視節目的影響,帶動了市場,這個時代,光是Mario Maccaferri塑膠公司就創造了9,000,000以上的銷售量,然後1960年代以後,ukulele就沈寂褪流行了,直到1990年代新一批的音樂人重新拿起ukulele....
這些相關資料,可以查英文版維基百科等,可以查到不少。
補充還有這個:http://www.ianchadwick.com/ukuleles/history.htm
張貼留言